Friday, 17 July 2015

(國語ㄩˇ,普通話yǔ,廣東話音語)是中國漢代樂器,曾流通於全國各大城市。敔,又名齟齣,詩經有記載,《詩經·周頌·有瞽》:「鞉磬祝圍」,「圍」即敔,故敔也稱「圍」。
敔的形狀像伏虎,木製塗漆,虎背上有二十七鉏(即木片)。演奏時,奏者要站在敔旁,把敔放在木架上,以一條破成梳齒狀的竹條,在敔頭上敲三次後,再在敔背上的鉏橫掃三次後,表示音樂的停止。敔僅用於古代宮庭雅樂跟祭祀音樂的結束時演奏。與柷的作用相近,都是示意音樂的開始,停止,古書中也有提及《尚書·益稷》:「合止柷敔」。

相關條目

  • 雅樂
  • 祭祀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